消费需求支撑价格走势-红枣市场刚需补库态势明显
以下是对两篇农产品市场动态报告的详细分析说明:
红枣市场分析:
1. 产区供应情况 :新疆新季红枣呈现恢复性增产态势,三大主产区阿克苏、阿拉尔和喀什的收购价格区间分别为4.00-5.50元/公斤、4.80-5.60元/公斤和5.50-6.50元/公斤,显示产区价格存在明显地域差异。
2. 销区表现 :广州和河北主要批发市场到货量保持稳定,但受消费淡季影响,下游采购以刚需为主。值得注意的是,优质红枣价格保持坚挺,而随着入库季节临近,冷库费用上涨可能对一般品质红枣价格形成压力。
3. 库存状况 :郑商所仓单数量保持稳定,但样本点物理库存同比大幅增加46.32%,显示市场供应相对充足。周环比小幅下降82吨,表明去库速度较为缓慢。
4. 市场展望 :短期内红枣价格面临下行压力,主要受供应充足和入库成本上升双重因素影响。建议重点关注销区走货情况和仓单变化。
苹果市场分析:
1. 期货市场表现 :苹果期货价格持续走强,主要受交割库暂停和低库存基本面支撑。远月合约虽然受到天气因素扰动,但预计对实际产量影响有限。
2. 现货价格差异 :各主产区价格呈现明显分化,其中栖霞80#一二级条纹果价格达4.3元/斤,而招远统货仅2.8元/斤,显示品质和地区差异对价格影响显著。
3. 现货交易特点 :产区补货需求稳定,中等品质货源成交活跃,优质和低端货源走货相对缓慢。销区市场呈现稳中有升态势,低价货源更受青睐。
4. 库存状况 :全国冷库库存量降至498.63万吨,去库速度同比加快,且处于近五年低位,这是支撑价格走强的重要基本面因素。
5. 市场展望 :在低库存和交割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预计短期内苹果价格将维持强势格局。
综合分析:
红枣和苹果市场呈现截然不同的走势。红枣面临供应压力和市场淡季的双重考验,价格承压明显;而苹果则受益于低库存和交割因素,价格保持强势。这种分化反映了不同农产品受季节性、库存水平和市场结构影响的差异性。投资者需要根据不同品种的基本面特点采取差异化策略。
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主要有哪些特征?
新常态下九大趋势性变化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中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中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中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中国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2017年新疆红枣的行情走势如何?
按照经验来说的话,每年新疆红枣刚下树的时候其价格普遍偏低,随着红枣产地货源的逐步减少,其价格会有一个小幅度的提升。
2010--2011年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的价格趋势?
2007年我国粮食连续第四年增产,比上年增产70亿斤,增长0.8%。 值得重视的是,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出现转折性变化,正由过去的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向供求总量偏紧、品种结构矛盾日益突出转变。 总体上看,2008年有利于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市场稳定的因素较多。 一是根据农业部门的估计,2007年全国秋冬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8亿亩。 在气候正常情况下,2008年具备保持国内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条件。 二是中央今年要求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有利于提高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农民群众种粮务农的积极性,对稳定国内粮食生产有利。 三是国家采取控制粮食出口、临时价格干预等宏观调控措施,有利于稳定国内价格预期。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不利于国内粮食市场的稳定。 首先,国际高粮价有可能继续推动国内粮价上涨。 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为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美国、巴西等国家的粮食能源化趋势将进一步增强,对食糖、玉米、大豆、棕榈油和小麦等生物能源原料的需求将继续大幅增加,2008年国际粮价有可能持续攀升,拉动国内粮价上涨的风险正日益加大。 其次,玉米等粮食加工需求依然十分强劲,有可能继续拉动粮价上涨,支撑粮价保持高位运行。 第三,今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其损失程度之重是历史上罕见的,有可能对今年粮食生产产生严重影响。 第四,农资价格有可能持续上涨,将抵消粮价上涨以及惠农政策的好处,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利于稳定粮食生产。 综合判断,2008年我国粮食市场价格有可能保持在高位运行基础上的基本稳定。 主要粮食品种价格趋势如下: 1.小麦和稻谷价格将保持稳定运行。 预计2008年冬小麦产量将略有增产,但春小麦产量有可能减产,小麦总产量将比上年略有增加。 受畜牧业发展及生物能源加工需求等因素拉动,小麦的饲料和工业消费将增长较快,因此小麦消费总量将比上年度略增,小麦价格将保持稳定运行。 预计2008年粳稻供需将趋于平衡,在最低收购价的支撑下,价格将保持稳定运行。 而早籼稻、晚籼稻供需仍将略有缺口,因此价格将继续在高位稳定运行。 2.玉米价格有可能继续上涨。 由于去年大豆价格涨幅较大,预计2008年东北主产区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玉米种植面积可能会有所缩减。 而玉米加工需求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且随着生猪生产恢复,饲料需求将明显增加,将推动玉米价格进一步走高。 与此同时,2008年美国玉米播种面积略有减少,而其加工需求进一步扩张,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上涨压力较大,也将对我国玉米价格上涨形成支撑作用。 3.大豆价格有可能回调。 今年大豆价格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国内供需,预计今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有可能增加,而需求则保持稳定增长趋势;二是国际市场。 据预测,今年美国扩大了10%的大豆种植面积,巴西和阿根廷大豆有可能增产,估计2008年全球大豆产量增加10%,国际大豆市场价格将趋于回落,由此也将使国内大豆价格呈回调趋势。 在粮食连续四年丰收之后,今年粮食增产的起点更高、难度更大。 当前保障粮食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保持粮油产品价格不大涨不大落,对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意义特别重大。 建议: 第一,着力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切实保障粮油产品的有效供给。 要切实改善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 当务之急是要抓好抗灾救灾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采取切实措施稳定今年的粮油生产。 继续在重点地区、对重要粮食产品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提高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第二,加强和改善粮食市场宏观调控,全面增强应对粮食市场波动的能力。 要抓紧优化储备结构和区域布局,尽快完善储备吞吐调节机制,建立“稳定基本储备,丰收增储、欠收减储”以及“降价吸储、涨价抛储”的动态管理机制,对市场价格形成有效引导。 加强食品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切实保障粮油食品供给不脱销不断档。 第三,建立健全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密切跟踪国内外市场形势和变化趋势,完善粮食供求和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增强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第四,建立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的进出口战略机制,着手构建满足我国需要的全球粮食资源供应链体系,灵活运用进出口手段,完善进出口调节机制,促进国内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 第五,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和调控,稳定农资价格,确保种粮比较收益不下降,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
通过高手期货网预约开户,商品期货、金融期货、期权品种均可享手续费优惠70%,我们有专人一对一指导开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