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面临区域性压力与供需博弈
从4月16日玻璃期货行情走势来看,市场呈现出多空交织的复杂局面。主力合约日内呈现窄幅震荡格局,开盘价1179元/吨与收盘价1182元/吨之间的波动幅度较小,但盘中最高触及1192元/吨后回落,显示上方存在明显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价格较昨日结算价1188元/吨下跌0.51%,延续了近期的弱势走势。
从市场结构来看,银河期货指出的移仓换月现象值得关注。09合约成为新的主力合约后,近远月价差收缩,反映出市场对远期供需格局的预期趋于谨慎。供应端的变化尤为关键,随着现货价格持续下跌,部分高成本产能可能面临退出压力,这或将为后期供应收缩埋下伏笔。但当前库存水平仍处高位,全国浮法玻璃样本企业总库存6520.3万重箱,虽然环比下降0.84%,但同比仍高出8%,去库压力依然存在。
需求端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沙河地区作为传统玻璃主产区,其产销显著走弱对市场信心造成冲击;而湖北地区虽然保持相对稳定的产销,但厂家提价行为难以持续,反映出终端需求支撑不足的现实。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传统旺季接近尾声,季节性需求支撑将逐步减弱,这可能加剧后期的价格波动。
从产业链数据来看,全国浮法玻璃日产量维持在15.85万吨的稳定水平,周产量同比下滑9.22%,表明供应端确实存在收缩迹象。但华泰期货指出的下游需求疲软问题不容忽视,地产及深加工行业的恢复力度偏弱,导致中游补库的持续性存疑。这种供需双弱的格局,正是造成当前玻璃价格维持低位宽幅震荡的根本原因。
综合各机构观点和市场数据,玻璃期货短期内仍将维持震荡格局。上方空间受到高库存和弱需求的双重压制,而下方则受到成本支撑和供应收缩预期的托底。投资者需重点关注后续库存去化速度、产能变动情况以及房地产政策的边际变化,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打破当前平衡格局的关键变量。
我国旅游市场现存的供求矛盾
需求的个性化与供应的标准化、需求的高质量化与供应的低水平运作、需求的多样化与供应的格式化,等等,这些矛盾目前看比较突出。 没有自己思考,权作参考之一二,请勿做全面之谈。
煤炭行业现状及趋势如何降低税负压力
加快推进煤炭优质产能释放,做好电力稳发稳供,并务实推进煤电联营近日,发改委下发通知指出,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煤电油气运保障形势严峻,迎峰度夏期间地区性、时段性供需偏紧情况仍然存在。 要加快推进煤炭优质产能释放,做好电力稳发稳供,并务实推进煤电联营。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煤炭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4月份,全国煤炭销量完成万吨,同比增加700万吨,增长2.5%。 1-4月,全国煤炭销量累计完成万吨,同比增加3431万吨,增长3.3%。 其中,4月份国有重点煤矿销量完成万吨,同比增加233万吨,增长1.8%。 1-4月国有重点煤矿销量累计完成 万吨,同比增加875 万吨,增长1.6%。 电厂耗煤方面,4月份全国重点电厂日均供煤337万吨,同比增加8万吨,增长2.4%,环比减少18万吨,下降5.1%;日均耗煤333万吨,同比增加29万吨,增长9.5%,环比减少25万吨,下降7%;月末库存6266万吨,同比增加617万吨,增长10.9%,环比增加36万吨,增长0.6%;库存可用天数18天,同比持平,环比增1天。 煤电油气运供需总体平稳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煤电油气运供需总体平稳,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高,对煤电油气运供应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区性、时段性供需偏紧的情况仍然会出现。 1、煤炭方面,迎峰度夏期间电煤需求大幅增加,局部地区、个别时段可能存在供需偏紧。 2、电力方面,全社会用电量今年以来保持较高增速,迎峰度夏期间华北、华东、华中部分地区高峰时段供需偏紧,部分地区可能存在电力供应缺口。 3、天然气方面,受工业和发电需求持续处于高位等因素影响,天然气供需淡季不淡,迎峰度夏期间在为保障冬季供气加大夏季储气库注气情况下,局部供应还难以完全满足需求的快速增长。 加快推进煤炭优质产能释放1、加快推进煤炭优质产能释放。 认真落实增减挂钩减量置换要求,加快优质产能煤矿建设进度和手续办理,有序实施技术改造和减量重组,尽快实现建设煤矿依法依规投产达产。 鼓励赋存条件好、安全有保障、机械化水平高的生产煤矿,通过产能置换重新核定生产能力,持续增加有效供给,尽可能多提供电煤中长期合同资源。 开展停工停产煤矿分类处置,对于具备条件的严格按照程序复工复产,对于长期停工停产、恢复生产建设无望的“僵尸企业”,加快重组整合和市场出清。 2、做好电力稳发稳供。 要多签电煤中长期合同并严格履行,加强设备运行维护和管理,确保机组稳发稳供。 3、加大油品调运组织力度。 4、推进天然气资源储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5、协调保障重点物资运输。 努力增加发往秦皇岛等主要煤炭中转港口的铁路运力,确保港存煤炭处于较高水平。 6、切实保障供应安全。 同时,要加强调峰能力建设,促进供需动态平衡,加强天然气调峰能力建设,合理有序用气,加强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建设,并落实煤炭库存管理制度,保障电煤供应。 务实推进煤电联营要务实推进煤电联营。 各地区、各企业要充分认识煤电联营在破解“煤电顶牛”难题上的重要意义,在各个层次深入推进。 要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结合煤炭去产能和兼并重组,鼓励煤炭企业办电厂、发电企业办煤矿,以及煤炭和发电企业相互参股、换股等多种形式发展煤电联营。 有关地区、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煤电联营项目相关支持政策,优先纳入规划核准、优先释放优质产能、优先安排运力、优先落实债务处置和融资支持政策、优先纳入相关政策支持试点。

我国当前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当前物流业面临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当前,我国物流业需求不足的主要矛盾在于结构,结构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供给,一方面,大量存量资源沉淀在传统物流业务领域不能退出,无法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对高端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增量资源受投入不足和体制机制约束,难以创造新需求。 受此影响,行业出现开工不足、产能过剩问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降低,导致供给质量下降和有效供给不足。 因此,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是当前物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 一是企业主体结构性矛盾。 我国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2015年中国物流企业50强业务收入仅占物流业总收入的11.5%,市场集中度较低。 截止到2016年2月,我国共评定A级物流企业3625家,其中,业务收入超过16亿元的5A级企业仅有223家,仅占A级企业总数的6%。 小微企业在一些领域大量存在。 2015年,我国道路运输经营业户达810万户,其中个体运输业户超过90%。 一方面,这是市场长期发展的结果,符合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事中事后监管,导致市场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行业集约发展困难重重。 从行业从业人员看,劳动密集型特点较为明显。 随着新技术应用和装备升级,将缓解基层员工紧缺的局面,也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运输能力结构性矛盾。 我国货运规模居于世界前列,2015年全国货运量达到417亿吨,公路、铁路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快递业务量位居世界第一位。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上货运量占比较大的大宗商品需求大幅减少,与之配套的运输能力过剩。 铁路货运量自2013年开始逐年递减,已经跌回到2010年前的水平。 2015年,全国铁路完成货运量同比下降11.9%。 铁路货运改革正式启动,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型。 但是,由于铁路货运市场化不足,开放度不够,仍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求。 特别是铁路两端的短驳费用较高,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目前,铁路平均运距已经从800公里延长到1000公里以上。 此外,由于铁路承运主体较为单一,民营资本难以进入,导致缺乏承接铁路货运全程业务,组织多式联运的市场化主体。 三是仓储能力结构性矛盾。 我国仓储能力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全国通用仓储设施面积8.6亿平方米,折合人均面积0.66平方米。 同时,高标准仓储设施较为短缺,仅为2000万平方米,占全国仓储设施面积的2%左右。 随着消费市场启动,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大量老旧仓储设施不适应现代化仓储需要。 近年来,由于供给短缺,我国仓库租金呈加速上涨趋势。 截止到2015年末,一线城市仓库平均租金达到38元/月?平方米。 仓储设施短缺主要面临物流用地供给不足的问题。 由于物流用地投入大、回报慢、收益相对偏低,导致用地难规划、难审批。 一些地方要求较多的用地附加条件,如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等,导致开发和运营成本过高,单纯经营物流业务难以达到要求,物流企业用地难、用地贵问题突出。 四是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2015年,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里程分别突破12万公里和1.9万公里,双双居世界第一。 截止到2015年7月,全国共有物流园区1210家。 但是,基础设施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出现“最后一公里”瓶颈制约。 由于部门间缺乏统筹协调,铁路和水路基础设施衔接不畅,集疏运体系不健全,制约铁水联运发展。 调研显示,湖北省沿长江17个主要港口,与铁路接轨的港口仅6个。 我国物流园区利用铁路专用线的比例为37%,缺乏转运换装设施。 因此,大量本应通过铁路和水路运输的中长距离运输业务由公路承担,抬高了综合运输成本。 同时,大量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还有较大差距。 随着沿海制造成本上升,相关产业逐步向内陆转移,迫切需要加大内陆地区物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内陆地区外向发展大通道,降低内陆地区物流成本。 五是产品服务结构性矛盾。 近年来,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生活性物流潜力释放,消费对物流增长的贡献度增加。 2011-2015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年均增长26.2%,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电商物流、快递快运、冷链物流等生活性物流持续快速增长,成为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来源。 由于现有物流产品和服务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少批次的生产性物流,生活性物流与生产性物流相比,更加强调小批量、多批次、个性化和灵活性。 由于企业缺乏创新投入,产品更新速度慢,新的需求无法满足,同质化竞争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 2015年,快递件均收入为13.4元,较上年下降8.5%,比2007年件均收入27.6元下降了51.4%。 企业无法通过技术改造和模式创新向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的高端物流转型。 六是供应链结构性矛盾。 目前,工商企业物流外包较为普遍。 调查显示,2014年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对外支付的物流成本占企业物流成本的65.3%。 但是,物流外包水平有待提升。 物流企业承接业务仍然主要是产前、产后的采购物流、销售物流,企业内部的生产物流没有进行有效剥离,主要还是企业自己解决,物流资源分散在不同部门和环节,无法实现一体化运作,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物流运作效率。 近年来,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上升到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如何做好供应链上下游的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物流环节的协同发展,节约供应链物流成本、提升供应链效率成为竞争焦点。 这六方面的结构性矛盾问题,是当前制约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叠加,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针对性地解决。
高手期货开户网预约期货开户,期货交易佣金打1折,可调低至交易所保证金标准。比您自己去期货公司营业厅办理开户,能多节省70%的交易手续费。